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UDN房市情報: 解讀金融市場/打房…不能靠銀行犧牲利潤

UDN房市情報
udn房市情報:提供國內房市最新資訊,含房市政策、趨勢、房貸、區域行情及居家設計裝潢等,讓網友輕鬆獲得房市一手情報。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解讀金融市場/打房…不能靠銀行犧牲利潤
Aug 6th 2012, 03:00

【經濟日報╱孫效孔】

中央銀行為了防止房市出現泡沫,積極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壓制成交量,除了限縮房貸放款成數、增提擔保品、修繕貸款以及業者之土建融資申貸和周轉金以外,最近並對理財型房貸加以限制。

但是,我們從最近西班牙房地產泡沫,學到一個重要的教訓,那就是打房不能一昧強迫銀行配合,長期的打房政策必須保障銀行業利潤,政策才能贏得漂亮。

西班牙銀行業的放款損失,預估在2,500億歐元左右,主要來自商業不動產放款,而非自用住宅房貸,與外界普遍的認知不同。許多的西班牙空屋,是建商尚未完工或尚未出售的單位,不是有屋主的成屋。也就是說,銀行的融資主要是對營建業者,雖然利潤比承做個人房貸低,但是量大所以吸引銀行。

營建業對西班牙經濟成長的貢獻度,近十年來約在30%左右,歐元區的平均卻不到6%,可見西班牙的房地產泡沫絕不單純是炒房那麼簡單。

西班牙銀行在房市興旺時獲利亮眼,於是瘋狂挹注營建業的融資,許多案件額度甚至高達擔保品的120%。結果是銀行業對建商融資高達1.1兆歐元,比西國1年GDP還多10%,供給過度堆積出大量未能過戶的無主空屋,這是該國房市泡沫與台灣極為不同之處。

台灣各界所憂心的問題,是需求強勁推升都會區房價,而絕大部份的空屋有主只是無人居住。但央行為打壓需求所推出的限量性政策,就供需的原理來說不可能奏效,因為其他資產的報酬率都偏低,就算貸款利率加上央行政策墊高的成本,投資房地產仍然是投資的上選。

台灣在打房政策應從西班牙泡沫吸取的教訓是,與其限制營建業或購屋人的供需行為,不如從銀行業的後端成本著手,提高銀行業在不動產融資上的成本,會直接影響銀行投入不動產融資的意願,不但比修修補補的各種限制有效,在政策的精神上也可免去干預經濟的汙名。

金管會所設下的「房貸占放款比重限30%」、「土建融占放款比重限10%」及「以不動產為擔保占放款比重限70%」3大標準,從業務面直接干預銀行的營運,看來是在急迫中下了重手。

要達到金管會的3大標準,只能減少新承做的不動產放款、或提損失準備金,如此一來銀行獲利受到衝擊,是否會因被迫增加總放款金額而拉升授信風險呢?

對於銀行對不動產的授信,央行可以根據其占授信總額的比率,對該部份採取差別性存款準備率,以內生性機制從源頭調整不動產融資的資金供給。但為了保持銀行獲利的穩定,央行、金管會或財政部應該在其他方面,予以其他適當的補貼或開放,那麼銀行當然會有極高等意願全力配合。

在目前的政策下,央行及金管會只顧著墊高不動產融資雙方的成本,卻沒有任何相對的付出。如果政府真的對房市泡沫有危機感,就應該積極注入資源,打房才不會只是媒體頭條新聞來源,也不會讓民眾產生政策無效的印象。

(作者是開南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