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呂淑美/台北報導】
 | 富邦人壽董事長鄭本源。 圖/經濟日報提供 |
|
對很多人來說,一輩子能有2至3次購屋換屋經驗已是相當難得,但對於富邦人壽董事長鄭本源來說,從買第一棟房子到現在37年,已搬了10次家,房子愈換愈大、價值愈來愈高。他的購屋哲學很另類。
買屋換屋對多數人來說是「終身大事」,對鄭本源來說,卻是再稀鬆平常不過了,平均不到4年換一次屋,經常住「新房」,經歷過一般人少有的享受。
鄭本源回想,他39年前結婚,因夫妻倆努力賺錢、存錢,以15萬元自備款,在結婚2年之後買下人生中的第一棟房子,買在中和連城路上,以45萬元買下約30多坪的公寓。
 | 圖/經濟日報提供 |
|
過幾年後,以90萬元賣掉,賺了近一倍,換屋搬到永和中正橋下,而房屋坪數也加大至40坪至50坪;接下來又換屋搬到台北市,陸續曾經住過台北市和平東路、內湖等地。
一直到約六、七年前,再搬到桃園,光是在桃園就已換了第3棟,現在住在桃園市南崁忠悅帝寶豪宅,總坪數達170坪,市值已達六、七千萬元。
鄭本源房子愈換愈大,從30多坪換到現在170坪,增加4倍多;房產價值也從當年的45萬元增加到現在約六、千萬元,增加約15倍。不但一直有安身的居所,也享受到房產增值的利益。
房價到底看漲還是看跌、現在是不是進場的好時機?困擾著許多夫妻。
鄭本源認為,有個家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在食衣住行育樂等6大需求下,哪一項都不可偏廢,因此,建議要合理分配各方面需求,每個月房貸支出占總所得比重最好在四、五成以內。
他表示,買房不應排擠或壓縮到其他食衣行育樂等5方面需求,不要因買房而影響生活品質;同時,買房應是從有實際需求的角度來看,如果買房是為了投資或是害怕下跌,那就會很有壓力、很辛苦。
目前房價居高不下,很多上班族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
鄭本源說,他經常告訴同事,如果只是一般的收入,不建議買台北市,現在台北市房價已很高,為了住台北市會付出很高的代價,倒不如選在台北市以外、但交通便利的地方。
鄭本源剛結婚時,選擇房價不是太高的中、永和,之後才搬至台北市,而在台北市房價漲高後,再搬遷至交通便捷、生活機能優的桃園市南崁。
他建議一般上班族,買自用房產,可先從小坪數、較郊區、但交通便利的地方下手;之後可以隨著薪水等各方面能力,再逐漸換屋。鄭本源也提醒,買房要注意2點,第一,要合理控管資產,不贊成將大部份的收入放在買房上;第二,要注意居住的品質,不管房產座落在哪裡,一定要留意外在環境不要雜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