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成為內定台北市副市長後,將大刀闊斧展開都更計畫,許多建商早在好幾年前,已深入老舊社區,為老舊建築物裝點新風貌,讓台北街景更有文化風味。
建商鎖定「改造」的社區多數是具備都更條件的老社區,把社區裡老公寓、透天厝或舊建築改造為咖啡館、公共空間或展場,一方面美化環境,一方面與住戶博感情,化解反對力量,提高都更成功機率。
璞園在天母、仁愛路、安和路就有3家咖啡館,招待已購客戶免費咖啡。
璞園廣告副總經理張嘉生說,璞園一面與住戶談都更、一面也動手改造社區,開咖啡館,填補閒置房屋空窗期,也改善舊社區的環境,讓住戶更了解璞園的理念與想法。
勤耕建設在東區延吉街巷內開設延吉小屋咖啡店,近期還將改造為讓年輕人、文化工作者可進駐的展演空間。
信義計畫區A25停車場,最近新蓋一棟臨時建築,水田、荷花池環繞,看似預售屋接待中心,其實是立偕建設搭建臨時美術館,以美化綠化街景。
立偕建設總經理張巍懷說,3年前開始在台北市尋找適合地點、場所,將街景改造為更具人文創意的藝術作品,並推廣藝術建築概念,如此將有利於都市再造與都市更新。
他表示,立偕建設去年底向市府租用A25一半的土地,搭建暫時性的移動美術館,租用期限到今年8月為止,未來4個多月將陸續舉辦各種文創活動,與附近居民對話。
忠泰建設與長虹建設曾在市民大道空地上興建明日博物館,作為短期的人文創意展場,明日博物館已被拆除,新建案「明日博」正在施工中。
忠泰建設近期與市府合作,將舊有的菸酒公賣局中山配銷處改造為創意基地,讓文創業者有展演表現的空間。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劉維公表示,建設公司以民間力量整地、開發土地,不僅形塑社區的創意空間,也提升社會參與度。
 | | 圖/聯合報提供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