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商ERA易而安不動產台灣區總經理黃鵬䛥】
李嘉誠,這位連任15年的華人首富,今年旗下的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相繼宣告,拋售百佳超市、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OFC寫字樓,以及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停車場,套現金額共約410億港元。
同時也在歐洲大規模收購事業,先後以91億美元從法國電力集團收購了EDF Energy、以11億美元,收購了西班牙電信在愛爾蘭的子公司、13億美元收購荷蘭AVR Afvalverwerking BV廢棄物處理。其長子李澤鉅則以77.53億港元,收購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WU,並以24億英鎊,買下英國最大污水處理公司Northumbrian。如此大規模收購,不禁疑問,此「脫港入歐」的戰略,和繼續在中國及香港發展,哪個風險更大?
作為一個精明商人,李嘉誠對風險極度謹慎,適合商業布局的長期投資應為政治穩定性較好的地區。從李嘉誠撤離大陸證明他目前對中國的經濟模式和經濟前景可說是相當不看好。近3年來,已調配超過1600億港元在海外購買資產,地點集中在歐洲和加拿大。從李嘉誠的資本轉移路徑來看,尤其是對香港房地產可能泡沫化所帶來的影響要有所警覺。
自李嘉誠的投資節奏可以看出,香港乃至中國的投資環境已發生變化,資金的吸引力不斷大幅下降,況且歐洲現在的房地產價格偏低,美國尖端科技及製造業再次興起,復甦成長力道將重新帶動美國及世界往前走。
由此可見,正當全球主要經濟體正表現經濟回升的信號,在香港的利潤增長潛力卻是相當有限。儘管歐債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且歐盟地區還面臨嚴重的失業問題,但人們看到的是,歐元區並沒有想像的糟糕。特別隨著歐洲經濟逐步復甦,轉而投資公共領域是正確的路,因為此領域的投報率相對穩定。
從李嘉誠全球化產業投資的西進路線,企業資產早已不拘限於人民幣形式。在全球資訊化背景下,先入者為主的規則,成就了很多與時俱進的商業霸主,現今整個歐洲陷入債務危機泥潭,資產價格處於歷史最低位,李嘉誠此戰略,無不為歐洲現代服務業的未來打下許多發展的想像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