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
內政部營建署昨天公布去年第4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呈現「價跌量增」格局。因房價鬆動,民眾購屋痛苦指數下降,全台「房價所得比」(房價占所得的比率)從前季的9.1倍跌至8.3倍,全國買房最痛苦的台北市也從14倍跌到13.1倍。
不過,雖然「房價所得比」下跌,但仍處於高檔,在台北市買房得不吃不喝13.1年才能買到房子,新北市也得要不吃不喝9.4年才能買房。
另一指標「貸款負擔率」也仍居於高檔,台北市為47.6%,也就是說,若在台北市購屋,有近一半的收入必須用來付房貸。
負責調查的政大教授張金鶚表示,此季在資金寬鬆與通膨隱憂未除之下,投資者需求增加,加上9成以上民眾參考實價登錄資訊,使得近期與未來房價趨勢下跌,價格出現鬆動。
營建署去年12月間所做的第4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各主要都會區交易量均較上季明顯增加,整體比上一季多3%,達4.8萬戶,較去年仍增加12%。
各都會區房價,除台南市以外,則大都下滑,整體購屋總價為894萬元,比上季下跌3.3%;平均購屋單價為每坪22.3萬元,比上季下跌5%。
各都會每坪單價,與上季的差距皆在1萬元上下。其中,北市每坪51.6萬元,較上季跌1.2萬元;新北市則是26.4萬元,跌0.4萬元。
以房價趨勢分數來看,整體綜合趨勢達120分,比上季減少7分,也是一年來的首次反轉向下;台北市趨勢分數甚至連兩季最低,顯示購屋者面對國內外經濟不佳的清況下,追高意願不足。
此外,去年第4季是實價登錄資訊揭露的首季,據營建署調查,受訪民眾認為實價登錄資訊對購屋價格「完全無影響」的僅占7%,顯見實價揭露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